1983年,一部《话说长江》,让无数国人为之倾倒。那时的陈铎,用充满着自豪与激情的解说,以章回体的结构方式,按照长江的流向,自西向东逐一介绍长江流经地区的山水风光、历史文化、风土人情,让国人感受到了长江的波澜壮阔,气势如虹。
纪录片《话说长江》画面,左一为陈铎
时光悄然走过36年后,整整80岁高龄的陈铎老师,今天站在了第三届北京纪实影像周开幕式的舞台上,用他那依旧苍劲的声音,表达着对新中国纪录片和纪录片人的致敬,表达着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光辉历程的礼赞。
2019年8月23日上午,第三届北京纪实影像周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了开幕式。在开幕式上,陈铎、李立宏、梦桐老中青三代“纪录片人”,倾情演绎了诗朗诵《见证新中国》。
第三届北京纪实影像周开幕式诗朗诵《见证新中国》,80岁高龄的陈铎以赤子之心再登舞台,致敬中国纪录片和纪录片人
提到陈铎老师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“著名节目主持人”这个称呼。陈铎老师那具有超高辨识度的独特嗓音和儒雅的气质,曾让无数国人沉醉。在陈铎老师丰富精彩的个人履历中,我们能够发现他和纪录片有着不解之缘。
作为中国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,《话说长江》无疑是陈铎老师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品。这部纪录片,开创了中国用主持人主持电视节目的形式,让主持人与观众面对面进行交流,增加了电视节目的亲切感和观众的参与感,给中国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。陈铎老师也凭借在这部纪录片中出色的主持和解说,一改此前纪录片中的“播音腔”,用娓娓道来的方式,赢得了全国观众的一片赞誉,令《话说长江》收获了40%的收视率,掀起了纪实节目在中国电视史上的第一次收视高潮。陈铎老师也因为儒雅的形象和亲切的解说,成为一代著名的播音主持人。遥想当年,每当《话说长江》的旋律响起,全国人民都静静地守候在电视机前,期盼着陈铎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解说,那是一种怎样的荣光?
其实早在《话说长江》播出前,陈铎就已经在中日合拍的纪录片《丝绸之路》中,参加了后期解说的工作。只是当时,陈铎老师并没有出现在镜头中,而是以主持人的形象出现。而在《话说长江》之后,陈铎老师又先后为《话说运河》《万里海疆》《蜀道》《开发大西南》《长征五十年·生命之歌》《话说中国茶文化》《话说青藏铁路》《细说澳门》等诸多大型电视系列纪录片担任主持或解说。
从中国的长江、运河,到遥远的美索不达米亚;从红军长征胜利的荣光,到中国茶文化的悠远香气;从雪域高原的雄浑“天路”,到旧别重归祖国怀抱的澳门……陈铎老师用生动的解说,用一个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时空坐标,将观众带入到辽阔的历史地理空间,在见证壮丽地理奇观和丰厚历史记忆的同时,给予着国人重建文化家园的信心和动力,感动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国人不断奋进向上。
因为与纪录片的这份不解情缘,陈铎老师欣然接受了第三届北京纪实影像周组委会的邀请,在开幕式中担任诗朗诵《见证新中国》的朗诵嘉宾,并以最为饱满的热情,全程参与了开幕的前期彩排和正式演出。
陈铎老师风采依旧
于是,我们看到了在第三届北京纪实影像周开幕式的舞台上,这位白发苍苍却依旧精神矍铄、神采奕奕的老人,用依旧苍劲的声音,盛赞着记录下新中国发展点滴的一代代纪录片工作者,将听众又重新拉回新中国70年的光荣征程之中,带领我们重温那一段段激荡人心的风云岁月。
时光无情,带走青春韶华;
岁月有情,留下记忆不灭。
在纪实的影像中,记忆凝结成不朽,被后人传颂;
在时空的对话中,纪录片与创作者联结成永恒的经典。
陈铎,因为《话说长江》成为全国著名的主持人;《话说长江》,因为陈铎成为中国纪录片的里程碑。这是一部纪录片与一个纪录人的故事,也是我们这个国家、这个民族永恒不灭的经典记忆。
在第三届北京纪实影像周上,当陈铎又一次与纪录片相遇,那久违的感动,再次涤荡着我们的内心世界,让我们在见证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同时,也见证了纪录片人的执着与坚守。
危化镖局:化工供应链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每日全国各地数万条货源、车源,免费调度;全国落地配运输联盟,联合全国部分危运物流企业,搭建覆盖全国区县级的配送网络;化工行业第一资讯媒体,汇集全国行业政策、路况、时政等咨询内容;对接全国化工仓储园区,提供高效的仓储管理系统;免费【APP下载】体验点这里!